近年來,不少學生把近視手術納入暑期計劃。
那么,什么樣的人適合近視手術?如何選擇近視手術術式?在自治區(qū)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健康知識發(fā)布會上,眼科專家提醒大家:摘鏡≠治愈,手術并非近視矯正的唯一選擇,建議患者根據個體情況審慎決定。
寧夏眼科醫(yī)院視光中心醫(yī)生張爽表示,目前,近視手術季節(jié)性就診高峰已成常態(tài),反映出年輕人對擺脫眼鏡束縛的強烈需求。但也呼吁公眾正確認識手術的適應癥和局限性。
張爽表示,近視手術沒有“最好的術式”,只有“最適合的手術方式”。目前近視矯正手術主要有兩類:一是角膜激光手術,是通過激光精確切削角膜組織,改變角膜前表面的彎曲度來矯正近視,常見的角膜激光手術包括全飛秒、半飛秒和表層準分子激光等術式。二是眼內晶體植入術,是將一種特殊材料制成的、帶有度數的人工晶體(可以理解為“微型隱形眼鏡”)植入眼內,從而實現(xiàn)近視矯正。
“手術并非近視矯正的唯一選擇,關于近視的矯正方法,目前主要分為非手術矯正和手術矯正兩大類,非手術矯正,主要包括框架眼鏡和角膜接觸鏡兩種。”張爽說。
其中,框架眼鏡是人們最熟悉的近視矯正方式,簡單、經濟,款式選擇豐富,還能附加多種功能——比如近年來廣泛應用于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專用防控眼鏡。而角膜接觸鏡,則需要直接貼附在角膜表面,除了日常佩戴的普通矯正型鏡片,還有一些特殊類型,如專門用于青少年近視防控的角膜塑形鏡,以及針對角膜疾病治療的硬性角膜接觸鏡等,在特定場景下能發(fā)揮很好的矯正作用。
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選擇?!睆埶f,普通框架眼鏡能滿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,簡單又方便;青少年在近視防控期間,可以選擇針對自身情況、防控效果最好的專用眼鏡;而年滿18歲的青少年,如果有考軍事類院校或參軍的需求,對裸眼視力有明確要求,可以考慮手術。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,都需要先做檢查,讓醫(yī)生給出方案。畢竟沒有任何一種矯正方式是完美的,大家在做決定前,一定要充分了解、慎重選擇。
手術并不是解決所有視力問題的“萬能鑰匙”,做完近視手術并非一勞永逸,如何科學用眼、有效控制近視,尤其是針對青少年,將近視防控關口前移,至關重要。
張爽還分享了幫助青少年控制近視的關鍵六招和實用建議:首先要養(yǎng)成科學的用眼習慣。堅持“20-20-20”法則——每當近距離用眼(比如看書、用電子產品)20分鐘,就抬頭看看20英尺外(大約6米)的物體,堅持20秒,讓眼睛及時得到放松。做到讀寫姿勢“三個一”——眼睛離書本保持一尺距離,胸前與課桌間隔一拳空間,握筆的手指離筆尖留出一寸空隙,從細節(jié)上保護視力;其次是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。每天至少要有2小時在自然光照下活動,陽光對孩子的視力發(fā)育有特殊的積極作用,這是室內活動無法替代的;第三是優(yōu)化日常視覺環(huán)境。讀寫時要保證光照充足且均勻,建議同時打開臺燈和頂燈。臺燈要放在寫字手的對側,避免光線直射產生眩光。條件允許的話,選擇合格的護眼燈,為孩子營造舒適的用眼環(huán)境。第四是合理控制電子產品使用。3歲以下的兒童應盡量避免接觸電子產品,學齡期孩子非學習用途的看屏幕時間每天不超過1小時,并且每使用半小時就休息5至10分鐘,防止眼睛過度疲勞;第五是做好營養(yǎng)與睡眠支持。日常飲食要均衡,注意控制高糖食物的攝入。保證充足睡眠——小學生每天不少于10小時,初中生不少于9小時,高中生不少于8小時,讓眼睛和身體在休息中得到良好恢復;最后就是堅持專業(yè)的科學近視防控。
“其實從孩子出生起就應該關注視力發(fā)育。3歲以后要重點監(jiān)測,學齡期兒童建議每3個月至6個月做一次近視進展檢查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干預調整?!睆埶硎?,青少年近視防控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課題,需要家庭、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。(記者 尚陵彬 付 楊)